×

赞美田园塔的诗句?赞美文笔塔的诗句

cbfry5HF6DF cbfry5HF6DF 发表于2024-05-25 21:42:05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赞美灯塔的诗句

偃王灯塔古徐州,二十年来乐事休。此日将军心似海,四更身领万人游。十万军城百万灯,酥油香暖夜如烝。红妆满地烟光好,只恐笙歌引上升。《影灯夜二首》

青山西北净无埃,风自东南远海来。天外舟归烟一缕,滩头浪卷雪千堆。潮连国际歌声起,水绕田园诗境回。灯塔长明不冻港,层楼今为海员开。《游秦皇岛》

南北两江朝暮潮,郎心不动妾心摇。马沙少个天灯塔,暗雨乌风看作标。《江边竹枝词(七首)》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舵楼欹仄风仍恶,灯塔微茫半月阴。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北宫丸上作》

社鼓赛秋闻坎坎,塔灯照夜望层层。《游近村》

台前天阔秋多月,塔上风微夜有灯。《郴江百咏并序·南塔寺》

二、赞美龙胜县梯田的诗句

1.关于梯田在诗句

2.关于梯田的诗句

关于梯田在诗句 1.描写“梯田”的诗句有哪些

1、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2、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3、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4、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5、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清代: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2.描写梯田的诗句

山有多高水长在

一句话说尽云南地理特征,内涵深,包容广,所指准,把云南绝岭绵亘、泉溪滴流图,"山有梯田坝有海,谷有红河岭有泉"画面一一包揽。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独特地理现象,说的是哈尼梯田。哀牢山泉涌汩汩,流水潺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

哈尼梯田之最壮观者,当属元阳县。秋收之后,早春之前,是观赏哈尼梯田的最佳时节。逆光下的层层梯田有如面面明镜,一层层亮得耀眼,大者如曲池,小者似碎镜,依山势而层层弯曲,顺坡度而块块递进。

间或有汉子牵牛犁耕,一牛在田,几无可转身的余地,或有更小者,只如同一个洗衣盆大小;间或有几个妇女头勒背篓自田埂上走过,远远望去,犹如在镜子阶梯上行走。走近看时,田埂宽仅1尺,绿草茂盛,根系发达,抓住田埂使其坚固。每块田埂边,均有往下淌水的出口,由上而下,层层涵养,而最高处的田块,却是从泥墙中渗出水来。此水何来?追根寻源,水自山里来,水自草中来,水自树下来,这是"山有多高水长在"的原由和根据。

"树能'扯'水,树能保水",这是云南民间的朴素说法。不论山再高、坡再陡,只要有树,有森林,庞大错综的根系便成了涵养水源的依靠,就能把水从低处"扯"上去,让水往高处流。尽管地表看不见水,而地下水位却提高了,当积蓄到一定的量,便自然而然泉涌水溢了。一个"扯"字,有扯上和扯住之意,道尽了"山高水长"的无限奥秘。

3.关于梯田的诗歌

>

晨曦农家炊烟起,

漓江情长千万里.

雄鸡一声山回荡,

梯田老牛把田犁.

远望梯田叠交错,

犹如海上层层波.

借得大海万条纹,

高山海浪势磅礴.

八仙飘带七彩长,

六神采水五湖江.

携来四海三二浪,

一泻千里粼粼山.

梯田阡陌上,

伊人在身旁.

笑语欢歌伴,

树下捉迷藏.

漓江水边打水仗,

抛却忧愁与感伤.

鸬鹚水中捉鱼忙,

竹排渔夫山歌放.

赤脚踩泥泥柔柔,

牵手相爱爱悠悠.

身旁美人美景在,

今生夫复又何求?

(完)

4.描写“梯田”的诗词有什么

1、《出郊》明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2、《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宿沣曲僧舍》唐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5、《题梁贤巽公房》唐齐己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5.赞美梯田的句子

我出生于云南的边地,

对梯田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

我自小就知道,

站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哀牢山畔,

极目远眺,

便可看到一座座大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

静如止水而又精美绝伦地挂在你的眼帘,

金色或银色闪烁着诱人光泽的一块块,

不规则的碎片缀满博大的山体,

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巅垂挂下来直抵山脚,

每道天梯都是一片流光溢彩波光粼粼的层面。

若你站在远处细细地凝视,

梯田顺着山势的蜿蜒,

一丘一丘极诱人地隐现在云海里,

梯田清碧的水面荡漾起的片片璘光,

犹如一幅幅宏大的山水画横挂在群山间。

哀牢山显然不是一座名山,

也不是一座颇特别的山,

但你伫立于山高箐深、江河成群,

百里千山争雄的哀牢山腹地,

用冷静的双眸来凝视哀牢山时,

你瞬间会被哀牢山系恢弘而博大的气势所震慑。

梯田是哈尼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就若哈尼人的蘑菇房子一样,

它们隐约在山腰间、树林里、田坝中,

仿佛一块块拙朴、自然的天外陨石一样,

星星点点地散落于哀牢群山之中,

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

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哈尼梯田一张张古朴秀美的脸,

如诗若画,层次感和韵律感十足,

即可以当画看,

还能当一首动人的乐曲听。

元阳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境内山峰层峦叠嶂,沟壑纵横,

山地连绵,无一平川,

看了些叫不上名的梯田,

觉得梯田会让你在心中定格,

且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梯田,远离世俗的浸染,

远离烟尘遮掩下的繁华,

在一片淡淡飘忽不定的云遮雾绕中,

童话般遥远而古老神秘。

其实我栖居的家乡,

就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哈尼梯田,

家乡的梯田名气不大,

也没元阳梯田那样恢弘博大。

烟雨迷蒙的老虎嘴梯田,是最美的,

那是一幅在不停舒卷着的画面,

6.赞美梯田的句子有哪些

赞美梯田的句子有:

1﹑梯田顺山而建,从山下看上去,象是铺了绿色绒毯的天梯,一层层,一级级布满了整座山。来到田边,看得更清楚了:一块田约有几丈见方,绿油油的。

2﹑一年四季,梯田都有它的特点:夏天,一片青葱秧苗;秋天,一片金黄稻浪。梯田最美的时候却是冬天,因为灌满水的梯田时时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从而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在阳光和云雾的滋养下,银屏玉翠,云蒸霞蔚,如一幅浩瀚苍茫、气象万千的水墨画,让人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仙境的幻觉。

3﹑梯田如诗如画。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垂直高度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的、高耸入云的山,蜿蜓的一级一级登上蓝天?“天梯",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每个看见这一景色游客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一种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伟力所引起的震撼。

4﹑在桂林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

5﹑梯田景区内居住着壮、瑶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和保护完美的壮族服饰,可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传统习俗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还有古朴的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茶和龙脊辣椒,沁人心肺的“东方魔水”——龙脊水酒。

6﹑在外人看来,龙脊上的每一栋木楼都让人“提心吊胆”,不是建在山谷之中,就是在悬崖边上,又抑或是跨出山边,像踩高跷一样耸立着,为争取一点空间而与大自然搏斗。与之成对比的是又深又宽的木楼,显得气势不凡,雄伟壮观。冬日没下雪之前的龙脊梯田,有漫山遍野的芦苇。大多时候,我们见到很多的是春天像镜子一样的梯田、夏天绿油油的梯田、秋天金灿灿的梯田、冬天下雪白茫茫的梯田。但我独爱这个时候的梯田,整个梯田寂静无声,没有太多的游客,整个山仿佛只有自己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慢慢走,轻轻走,屏住呼吸。

7﹑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蚂拐(即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梯田的景色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春叠银带,夏翻绿浪,秋垒金阶,冬盘苍龙——告诉您一个小秘密,领略龙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时机是农历“芒种”及“中秋”两个季节的前后。“芒种”为当地村民的春耕时节,但见云雾弥漫于阁楼梯田间,如镜的梯田中点缀着耕牛、衣着火红的耕者、碧绿的秧苗,绝对是一幅气势磅礴的造化写意。

8﹑上到山顶,极目脚下,大寨又是另一番风光。有些梯田里稻子已经收完并灌了水,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没收割的稻子在阳光下越发闪着金黄的光芒。离我们不远处,有几位专业摄影师在忙碌地调试机器,下面的那块梯田里则有两个穿红衣黑裤裙的瑶族少女,摆着收割稻子的姿势,她们的动作和表情是如此的纯熟而自然,这真是一个尴尬奇怪的中间地带,在她们身上,现代和古老交织得如此和谐,我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也端起相机趁机揩了点油。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天地间所有的声音和色彩都静止了,定格为金黄、红、黑三色。

9﹑翻看龙脊梯田的彩色画册,你几乎看不出那是梯田,简直就是一幅幅绝美的画作。那是一幅幅画在大山上的画,近观有精细的细节,远望更可见到它的壮观,它的五彩斑斓。冬天,梯田上覆盖了白雪,层层叠叠,如银丝盘绕;春天,水田里灌满了准备插秧的水,如注满了蜜汁的蜂巢,晶莹闪亮;夏天,错落的绿浪如绸缎般涌动,使整座大山充满了灵气;而最美的秋天,满山金黄,如黄金熔岩在山体上流动,堆叠,闪烁。

10﹑终于到了最美的景点“七星伴月”,我们上了观景台,看见了八座山顶上是光秃秃的,因为是秃的,才形成了七颗圆圆的“星星”伴着一个圆圆的、大大的、白白的“月亮”的奇妙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很高兴。现在是七月,到了十月龙脊梯田最美了,满山金灿灿的稻谷,美极了!你是不是也动心了呢?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那里看看哦!

关于梯田的诗句 1.形容梯田的诗句

1、南山田中行

唐代: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译文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2、烧歌

唐代:温庭筠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译文

我站起身来望南山,山火正旺烧着山田。久久余火如同熄灭,短短的火焰又相连。参差不齐烧向山崖,渐渐烧向了青石坂,低处风吹过火灭尽,高处照红了茅屋檐。邻翁能说楚地的话,身靠铲锹想要泪下。自己介绍楚越风俗,火烧草木耕种山田。

豆苗如同蜷缩的虫,篱上的花开堂屋前。破烂木猪舍猪归栏,广场之上的鸡啄米。新春的雨后放晴日,酬神赛会遍布乡间。持钱去找人去占卜,敲瓦之声隔树林传。卜得宜于种田的卦,桑枣之下细细话谈。吹火烧白茅满山地,红色甘蔗映入腰镰。

风吹槲叶烟雾迷漫,棵棵槲树遍野满山。火星飞起飞拂天外,飞灰落在台阶之前。巫师大呼又打喷嚏,鸦娘前来祝贺丰年。谁知丰年收获食物,却被官家全部拿完!

3、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甫田

先秦:佚名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译文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深深长势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才只几天没见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5、野老歌/山农词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

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2.描写“梯田”的诗词有什么

1、《出郊》明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2、《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宿沣曲僧舍》唐温庭筠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5、《题梁贤巽公房》唐齐己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3.描写“梯田”的诗句有哪些

1、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2、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3、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4、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5、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清代: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4.描写“梯田”的诗句有哪些

1、田上唐代:崔道融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译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2、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3、村居宋代: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4、出郊明代:杨慎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译文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5、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清代:姚鼐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译文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5.赞美梯田的句子有哪些

赞美梯田的句子有: 1﹑梯田顺山而建,从山下看上去,象是铺了绿色绒毯的天梯,一层层,一级级布满了整座山。

来到田边,看得更清楚了:一块田约有几丈见方,绿油油的。 2﹑一年四季,梯田都有它的特点:夏天,一片青葱秧苗;秋天,一片金黄稻浪。

梯田最美的时候却是冬天,因为灌满水的梯田时时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从而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在阳光和云雾的滋养下,银屏玉翠,云蒸霞蔚,如一幅浩瀚苍茫、气象万千的水墨画,让人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仙境的幻觉。 3﹑梯田如诗如画。

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垂直高度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

那起伏的、高耸入云的山,蜿蜓的一级一级登上蓝天?“天梯",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每个看见这一景色游客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一种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伟力所引起的震撼。 4﹑在桂林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

5﹑梯田景区内居住着壮、瑶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和保护完美的壮族服饰,可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传统习俗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还有古朴的壮乡民居,香纯味美的龙脊茶和龙脊辣椒,沁人心肺的“东方魔水”——龙脊水酒。 6﹑在外人看来,龙脊上的每一栋木楼都让人“提心吊胆”,不是建在山谷之中,就是在悬崖边上,又抑或是跨出山边,像踩高跷一样耸立着,为争取一点空间而与大自然搏斗。

与之成对比的是又深又宽的木楼,显得气势不凡,雄伟壮观。冬日没下雪之前的龙脊梯田,有漫山遍野的芦苇。

大多时候,我们见到很多的是春天像镜子一样的梯田、夏天绿油油的梯田、秋天金灿灿的梯田、冬天下雪白茫茫的梯田。但我独爱这个时候的梯田,整个梯田寂静无声,没有太多的游客,整个山仿佛只有自己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慢慢走,轻轻走,屏住呼吸。

7﹑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蚂拐(即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梯田的景色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春叠银带,夏翻绿浪,秋垒金阶,冬盘苍龙——告诉您一个小秘密,领略龙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时机是农历“芒种”及“中秋”两个季节的前后。

“芒种”为当地村民的春耕时节,但见云雾弥漫于阁楼梯田间,如镜的梯田中点缀着耕牛、衣着火红的耕者、碧绿的秧苗,绝对是一幅气势磅礴的造化写意。 8﹑上到山顶,极目脚下,大寨又是另一番风光。

有些梯田里稻子已经收完并灌了水,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没收割的稻子在阳光下越发闪着金黄的光芒。离我们不远处,有几位专业摄影师在忙碌地调试机器,下面的那块梯田里则有两个穿红衣黑裤裙的瑶族少女,摆着收割稻子的姿势,她们的动作和表情是如此的纯熟而自然,这真是一个尴尬奇怪的中间地带,在她们身上,现代和古老交织得如此和谐,我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也端起相机趁机揩了点油。

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天地间所有的声音和色彩都静止了,定格为金黄、红、黑三色。 9﹑翻看龙脊梯田的彩色画册,你几乎看不出那是梯田,简直就是一幅幅绝美的画作。

那是一幅幅画在大山上的画,近观有精细的细节,远望更可见到它的壮观,它的五彩斑斓。冬天,梯田上覆盖了白雪,层层叠叠,如银丝盘绕;春天,水田里灌满了准备插秧的水,如注满了蜜汁的蜂巢,晶莹闪亮;夏天,错落的绿浪如绸缎般涌动,使整座大山充满了灵气;而最美的秋天,满山金黄,如黄金熔岩在山体上流动,堆叠,闪烁。

10﹑终于到了最美的景点“七星伴月”,我们上了观景台,看见了八座山顶上是光秃秃的,因为是秃的,才形成了七颗圆圆的“星星”伴着一个圆圆的、大大的、白白的“月亮”的奇妙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很高兴。

现在是七月,到了十月龙脊梯田最美了,满山金灿灿的稻谷,美极了!你是不是也动心了呢?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那里看看哦。

三、赞美文笔塔的诗句

1.关于文笔塔的诗句

关于文笔塔的诗句 1.用杜甫的诗句描写文笔塔

落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诗《寄李太白二十韵》。这首诗是李白被放逐后,杜甫思念李白时所做的诗。

诗词正文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1]

2.用杜甫的诗句描写文笔塔

落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诗《寄李太白二十韵》。

这首诗是李白被放逐后,杜甫思念李白时所做的诗。诗词正文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1]。

3.文笔塔的介绍

文笔塔位于素有“千古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红梅公园南端,始建于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后改称太平寺。

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塔寺历经兴废,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

现塔为美籍华人刘璧如等资助,于1982年11月修复对外开放。塔高48.38米,砖木结构,7级8面,中有旋梯,登塔远眺,令人赏心悦目。

塔区内另有文笔楼、塔影山房、笔架山等建筑景物。位于红梅公园南端。

始建于南齐建元年间(480-482年)。原为太平寺附属建筑太平讲寺塔,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句。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为常州人文荟萃的象征。

该塔高48.38米,地层外径为9.58米。文笔塔造型优美别致,体态轻盈,风格独特,在古塔中独树一帜。

4.文笔塔简介

文笔塔的简介:

文笔塔的位置在云南省的文山县东部的东山公园里面,文笔塔登山道全长457米,大理石阶宽18米,有999级台阶,共分三段,呈之字形。

东山公园是文山县今年以来所建设的,主要十一文笔塔为中心的旅游景点。它和西面的西华公园相互遥望,并且周围还环绕着罗汉山森林公园和头塘坝公园以及山脚下的盘龙公园等景点。

扩展资料:

文笔塔的塔高七层,一共19.33米。镶嵌有楹联双桂争奇,铁画银钩探月窟,一江横影,层峦叠嶂蹑天根,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山的地理地貌。此塔历经风雨剥蚀,塔身渐次垮塌。

抗战中期,日寇进逼滇东南,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在东山修筑防御工事,残塔全部拆除。文山建州后,州县历任党政领导多有复塔重新修建的意愿。

1983年文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扩为东山公园。1997年重建新塔工程全面启动,历时一年,于1998年3月底修建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文笔塔

5.文笔塔的历史

中国大约有十几座文笔塔,但是当人们提及文笔塔时,最常说的还是位于常州市红梅公园的文笔塔。文笔塔原名太平寺塔,建于南北朝时期,但是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像文人们用的毛笔,所以又被形象地成为文笔塔,岁月如梭,太平寺塔的本名已经随风逝去,文笔塔却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千年风霜,当初气势恢宏,装饰精美的文笔塔已经不复当年的壮观,却平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几经翻修,如今的文笔塔隐约可见当年的盛况。

其实,早在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文笔塔初建,当时取名为建元寺,江山异姓,改朝换代,文笔塔也几经废兴,多次被修葺。后来人们根据它的形状更名为“文笔塔”。文笔塔高约五十米,登上塔,可以远眺山下的美丽风光,草木葱茏,群鸟略过,令人赏心悦目。新中国时期,由于爱国人士的捐赠,文笔塔再次得以修复。“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当初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成为了“文笔夕照”的典故,修葺一新的文笔塔得以再次展现这样的美丽景象。景区内融合了常州的历史传说,汇集了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诸多的亭台楼阁,表达了今人对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瞻仰之情。如今的文笔塔已经不再是学子们的祭拜场所,但人民来到这里,看到那些饱经沧桑的砖瓦,依然可以想见,当年被文人学子视为笔魂的文笔塔的旧景。参考资料谢谢

6.文山州文山市的文笔塔介绍

东山公园位于文山县城东部东文山,与西面的西华公园遥遥相望。它的周围还有罗汉山森林公园、头塘坝公园以及山脚下的盘龙公园等景点。是文山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以文笔塔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文笔塔登山道全长457米,大理石阶宽18米,有999级台阶,共分三段,呈“之”字形。中间修建有草坪,种有花草。

文笔塔这一名称的来历:据说东山主峰与两侧连山的交汇处组成了“文”字的一撇一捺,山顶当作一横,塔就是横上一点,远远望去,酷似一个巨大的“文”字。文笔塔最初建于康熙年间,叫拱翼学宫,曾有“雁塔秋风”之说,是文山旧时的一道独特景观,为文山旧八景之一。为什么要建塔?建塔的初衷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镇妖降魔,平息水患;因为据史志记载,清朝以来,文山水患频发,建塔是为了平水灾,保平安。旧塔高七层,计五丈八尺,为19.33米,镶嵌有楹联“双桂争奇,铁画银钩探月窟;一江横影,层峦叠嶂蹑天根”,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山的地理地貌。此塔历经风雨剥蚀,塔身渐次垮塌。抗战中期(1944年),日寇进逼滇东南,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在东山修筑防御工事,残塔全部拆除。文山建州后,州县历任党政领导多有复塔重建之意。1983年文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扩为“东山公园”。1997年重建新塔工程全面启动,历时一年,于1998年3月底修建而成。新塔别有创新,最有特色的是从山底到山顶共修建了999级台阶,道教认为,九为阳数,两个九为重阳,三个九即是三阳,暗含传统的“三阳开泰”吉祥之意,而“泰”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卜为好运。登上这999级台阶,象征着祝福人们吉祥安康的生活,昭示着文山人民蓬勃发展的事业。这也给新建的文笔塔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现在文笔塔已经成为文山城区最重要的一个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成为城区居民爬山游玩和晨练的一个好去处。并从山脚到山顶一路修建有照明灯光,每到夜晚,灯光闪烁,彩灯齐放。从远处望去,东山山顶上的文笔塔恍惚成为空中阁楼,海市蜃楼,疑是人间仙境,如梦如幻,美丽无比。登上第二个台阶,文笔塔越来越近,雕梁画栋的塔身也越加秀丽清晰,在这里凭栏远眺,远山巍峨起伏,天空蔚蓝如洗,白云悠悠,而山下的文山城景似乎变得更小了。当然也显得更开阔和壮观了。台阶正中墙壁上的大型浮雕《奔向未来》,上面雕刻有文山少数民族劳作、生活和歌舞娱乐的场景,是一幅反映民族风情和文化的壁画,浮雕制作工艺精细,规模宏大,造型美观。是对文山各族人民悠久历史的展现和阐述,也是对文山人民开拓进取,建设家乡,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写照。再往上走,有一座碑坊,上面有文山县委领导作的序:“重建文山笔塔记”,是对重建文笔塔的一个介绍,还有文笔塔恢复重建拨款捐资单位及个人名单。登上了文笔塔峰顶,此时此刻是不是有一种胜利和喜悦的感觉。站在峰顶,站在文笔塔脚下,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可谓“攀登文笔塔,一览文山小”,从这里眺望和俯视,整个文山城区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尽收眼底,参差毗邻的建筑物,绕城而过的盘龙河、更显得真实和醒目,更感到文笔塔横空出世、雄奇无比。新建的文笔塔高49米,塔为八角形,七层八翘,层层重阁,古朴典雅,塔身整体为红色,显得雄伟壮观、庄严挺拔,金碧辉煌。塔身内外题诗藏画,雕梁画栋,流金溢彩,妙趣横生。而塔的翘角处,挂满了一串串的铃铛,每当有风吹过,便会发出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沿着塔身看一圈,南面有金慈昆的“文势壮山河极目远天葱与莽,笔锋挥古今翘楚方史汉及清。”北面有杨兴跃的“获两山灵光天造文笔濯玉砚,得一河紫气地设西华洗翠薇。”西南面有戴光禄的“文笔通古今史辉人杰,山河映日月物华地灵”。几幅对联,道出了文山的精、气、灵,写出了文笔塔的气势。进入塔内,每层塔内的墙壁上、顶上,主要是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雕刻有花草、树木、鸟兽、人文等各种图像,雕龙刻凤,令人眼花缭乱,蓬荜生辉。从第二层起至第七层,我们可以到塔外的走廊上观赏整个文山城方圆数十里的雄伟风景。我们脚下这座美丽的城市就是州府所在地——文山县城,它是一座在滇东南地区兴起的地州小城市,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参差毗比、风格各异的房屋,规划有序的街道,轰鸣行驶的车辆和行走的行人,正在开发建设的开发区;城区周围群山连绵起伏,对面翠绿如屏的西山护卫着文山城,里面镶嵌着被人们称誉为“文山大观”的西华山公园;由北向南的盘龙河蜿蜒盘旋,穿城而过,湿润着这片土地;城效外成片成畦的丘陵田地,四季庄稼和植物茂盛,养育文山人民。而更远处田园里的座座村庄,则是乡村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7.文笔塔的古迹描述

山西河曲文笔塔,河曲县城标志性的建筑,是位于城东大墩梁的状元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物的建筑物。太原的双塔如此,河曲状元塔也如此。状元塔高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高耸入云。日出黄河状元塔长长的倒影,穿越黄河,可以直达黄河对面的内蒙古的大口村。巧的是村口有一块巨石,恰似一个大砚台。所以每当日升时,山西状元郎的椽笔巨影,就想饱蘸了蒙古巨砚中的精气,开始书写黄河的又一页精彩篇章。状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备,昌盛的河曲文风,翻开旧志,科考应试,河曲人屡屡中榜。除此之外,九曲黄河还养育了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文笔塔,旧称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清初河曲很穷,民谣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为了翻身,县吏乡绅请来了堪舆家。相传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黄昏时,踏上了大河堤坝。突然见发现对面一条黑龙,虎视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气。对岸的内蒙古大口村,位于一条形似黑龙的长沟沟口。地貌古怪,阴气习习,状如黑龙血盆大口。又如此异兽酣卧睡侧,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财?县吏乡绅决定在城头建塔镇妖。

河曲县31米高的状元塔,不久就直插云天。椽笔倒影,又如一体条缚住黑龙的长索,越过黄河,镇在怪兽的头上,镇住妖气。说来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状元塔后。翌年笔一年兴旺,竟成了南来北往的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驼帮满载着中亚、新疆、内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马帮,满载着南方的精绸茶叶,由此赴西北。小小的河曲县城,经常是客商云集货栈爆满。南来北往的商人见多识广,吃了郑州豫香楼的黄河大鲤鱼,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河曲这个小地方,竟有天下黄河任何一处望其项背的鲤鱼美食极品——黄河石花鲤鱼。这种珍品鲤鱼,独产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桥峡中。上下里许,激流缓水,鱼种各不相同,历来是皇家贡品。石花鲤鱼赤眼金鳞,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雪白个大体重,食之味美,素负盛名。每年解冻开河时方可捕到,所以叫“开河鱼”。数量级少,成为鲤鱼中的极品。那些吃过郑州、济南鲤鱼宴的巨商,品尝到石花鲤鱼后,无不感叹:黄河美食出河曲。

8.写腾冲文笔塔的作文

我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文笔塔,位于丽江河畔,是家乡的主要一景,也是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

远看,文笔塔像一把巨大的宝剑。近看,也像一支巨大的画笔,把天空当做一张白纸,巨大的“画笔”在白纸上画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文笔塔由塔座和塔身组成。我们登上正方形塔座,看见四周都围上了石栏和石柱。塔座上的南北两边都有二十一级十台阶。抬头仰望塔身,塔身多高呀!有三十米高,每层有六个面,六个羽翼式的角。塔身下大上小,塔尖是水泥铸造而成,还挂着两个小风铃。同学们高兴的手拉手去围抱塔身的第一层,共要十人呢!塔座和塔身都是由水泥砖石砌成的。

文笔塔不但高大坚固,而且风景优美。瞧,文笔他的四周有绿树,鲜花,还有身穿着各色衣服晨练的老年人。树木,鲜花,老年人构成了美丽的一景。

我喜欢我的家乡,籂绩焚啃莳救锋寻福默更喜欢家乡的文笔塔。